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长安要闻 >

平安建设的“襄阳样本”

时间:2018-04-09 15:24来源:未知 作者:管理员 点击:

平安建设的“襄阳样本”

——“十二五”期间襄阳市社会治理综述


 

2014 122日,襄阳市诸葛亮中学教育集团长汉路校区精心组织学生编排“法”字,宣传“宪法日”。记者王虎摄

  (通讯员周斌记者张伟)

    一座城市,究竟该有怎样一幅和谐发展图景?连续11年被授予“全省综治优胜单位”称号,连续两届荣获“全国综治优秀市”殊荣,是首批“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”,也是“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”获得者……这是襄阳用荣誉给出的明确回答“十二五”期间,襄阳市委、市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、保障性工程来抓,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,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营造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今日襄阳,社会大局稳定,群众安全感、治安满意度实现“双提升”。这让身处这座城市的人们,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和自信,更让准备踏入这个城市的人们心驰神往

  样本之一:

  城乡网格化全覆盖,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

  在襄阳,从2012年开始,千千万万的网格员为确保一方平安奔走不息,用忠诚和责任织成了一张大网,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础,以基础稳支撑全局安。

  陶月是鱼梁洲明珠路社区的一名网格员。每天网格巡访时,她随身都带着厚厚的一叠服务联系卡,见到居民就递上一张,“您有啥事,遇到啥困难,随时给我打电话”。她的民情日记已经写了厚厚的两本,每一次网格巡访、每一起纠纷化解、每一件事项办理、每一处隐患排查,她都详细记录在案。

  融入于群众中,奔波在社区内,时刻掌握着社情民意,和陶月一样的城乡网格员,在襄阳有16098人。四年来,他们采集人口基础信息近500万条,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9978件,发现整改治安隐患4432处,办理居民服务事项20余万人次。

  到今年上半年,全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了全覆盖:在城市和中心集镇,281个社区全部实现“一格一员”;在广大农村,构筑了城乡一体的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,城乡光纤和网络连通,“农村版”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全面延伸,83项涉农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和村,群众不用出村就能办完能办的事,打通了农村公共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样本之二:

  立体化防控体系,为公共安全筑起铜墙铁壁

  今年104日凌晨4时许,襄城区居民黎某银行卡上的9000元钱被人取走。襄城公安分局真武山派出所刑警中队接警后,通过银行探头、交通探头等视频监控网络顺线追踪,很快就在团山余岗5组查获嫌疑车辆,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。

  这一侵财小案的即时侦破,正是对襄阳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实践的最真实的检验。

  去年底,襄阳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关于创新和完善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》。今年130日,《全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方案》随即下发,标志着襄阳项目化推进平安建设工作进入快车道。

  市委、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推进高度重视。就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君正多次组织调研并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;作为市综治委主任,市长秦军多次赴基层调研并要求综治成员单位全力参与。

  现在,在城区中心,8个警务综合服务站(平台)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派出所,1400多名民警在街头执勤;在城区外围,3个省级治安卡口和29个二、三级治安卡口,以及200余个流动治安卡点,形成了阻挡犯罪分子外逃的层层防线;在天上,近7万个探头组成的视频监控网络覆盖城乡,构建了追寻犯罪轨迹的“天网”;在网上,24小时巡查的网警时刻关注着微博、微信上的新媒体违法犯罪活动……

  襄阳着力构建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、城乡社区防控网、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、区域警务协作网、视频技术防控网、网络社会防控网等“六张网”,已经形成了全方位、全时空、全掌握的立体化防控体系。

  样本之三:

  多元化解机制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

  今年526日,襄城区贾洲村,两户王姓居民为自家坟地被损与责任方起了争执。眼看矛盾一触即发,“全市十佳人民调解员”张思友出面,把双方请到调解室,讲理说法谈人情世故,不到一个小时,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,历时一个星期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  五年间,像“张思友调解室”这样的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(室),襄阳建立了2890个,涵盖县、镇、村三级,专断家庭、邻里纠纷。

  不仅于此,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,传统的婚姻家庭、邻里关系等常见、多发的民间纠纷、个体诉求向医疗纠纷、征地拆迁等社会矛盾、群体性诉求转变,襄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从被动维稳转为主动介入服务,创新多元化解机制,形成社会矛盾大调解合力——

  率先在全省创新实施“平安五小工程”,以城乡网格员为主体,定期排查化解小纠纷、小隐患、小案件、小问题和小需求,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和治安问题。今年以来,全市共排查化解“五小”问题11602件,预防“民转刑”案件612件,98%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以下得到有效化解。

  完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机制,建立医疗纠纷、交通事故、劳动争议、土地房屋征收补偿、环境纠纷、学生意外伤害赔偿、物业纠纷、涉及少数民族领域纠纷等八类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135个,落实专业调解人员781人。近三年来,全市8类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成功率保持在95%以上。

  创新网上化解机制,建立市、县、街道、社区四级联网运行的“社会矛盾大调解信息系统”,并与“12345”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有效对接。近四年来,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8665件,化解率达98.4%

  样本之四:

  人性化服务机制,让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得到更多关爱

  今年611日,襄阳在全省率先推出户籍新政,其核心是四个“零门槛”:引进人才落户零门槛、投资经商办企业落户零门槛、购房(含租房)落户零门槛、流动人口落户零门槛。

  这项被专家学者以及央视等媒体称为全国“放得最彻底”的户籍制度改革引来一片叫好声。106日出版的《人民日报》更在报眼位置刊发《有合法住所或工作即可成市民 襄阳落户不再那么难了》一文,介绍襄阳户籍改革经验,对我市户籍改革政策及其落实情况予以充分肯定。

  襄阳户籍新政的推出,是襄阳一系列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的延续体现。在20149月,我市就出台了《襄阳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》,实现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受理居住证办证申请9.6万多人,制发居住证5.5万张。

  同样渴望得到关爱的襄阳特殊人群,包括留守人员、重症精神病人、社区矫正人员等,党委、政府没有忽视他们。

  五年来,针对襄阳最大的特殊人群——留守人员,襄阳突出人文关怀,创新建立邻里互助、结对帮助、社会救助“三方互助”网络,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。全市共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600个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90个、农村养老机构189个、邻里互助组42341个、结对帮助留守人员1.3万余人,落实低保、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35万人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.2万多件。

  襄阳形成了重症精神病人排查、鉴定、治疗、救助常态工作机制,今年共收治180人,落实收治费用216万元;开通运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管理系统,全市1267名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;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必送必接制度,建立过渡性就业基地47家和技能培训基地2个,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回归社会。

(责任编辑:管理员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主办单位、版权所有:中共郧阳区政法委员会  ICP备案号:鄂ICP备13005114号-1
地址:湖北省郧阳区城关镇金沙路 邮编:442500 电话:0719-7232471 Email:yydyk@163.com